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申请 | 复审 > 正文

团队和技术秘密被挖走?吉利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案,吉利胜诉

2024-06-27 发表于 北京 无忧专利 关注
发私信

吉利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案,最终以吉利胜诉告终。


案件背景:

吉利汽车(原告)诉威马汽车(被告)。

纠纷来源:大量员工从吉利汽车跳槽至威马汽车,并涉嫌将原公司的技术秘密带至新公司。


案件过程:

吉利汽车(原告)于2018年12月以威马汽车(被告)侵害技术秘密为由提起诉讼,并提出高达21亿元的赔偿要求。


2022年9月,上海高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威马温州公司侵害了吉利汽车的5套底盘零部件图纸技术秘密,并判决其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200万元。


上诉与终审:

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于2024年4月25日改判,判决威马汽车赔偿吉利汽车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元(包括经济损失637,596,249.6元人民币及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500万元)。


案件影响:

本案是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判赔数额历史新高,显示出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案件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案件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人才流动和技术转让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醒企业在管理和保护商业秘密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布了这起案件的审判结果,认为本案是一起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判决威马,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开创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目前威马汽车已经进入到破产清算程序,经确认,威马的债权总额高达33.76亿元,威马的账面资产总额仅为39.88亿元,负债则高达203.67亿元。


根据国内破产案件极低的清偿率,吉利即使赢得官司,也只能拿到少量赔偿。


吉利一直在强调合法合规,强调原创和技术,打企业道德战,背后就是面对行业乱象的一种呐喊和呼吁。


这一场官司吉利胜诉,但应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核心是以此作为典型和标本案例,给行业和企业提个醒,尊重技术研发,尊重知识产权,有力地展现了国家层面对汽车科技创新保护的高度重视,以及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决心。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披露中也明确指出来了:


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技术方面的人才流动应该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随着汽车朝着智能化和电气化方向演进,更多新品牌的诞生,不少车企的研发和技术人才被新兴企业连锅端走。


虽然有所谓的竞业协议,不过以往更多时候,企业对于类似吉利这样的技术团队被打包带走的现象并没有采取非常严苛的手段,就算要状告,一方面这种诉讼取证困难,另一方面在法律层面上,也没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和范式去为原告做支撑,因此很多企业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就不了了之。


在研究这个案件之前,不得不说的就是威马和吉利渊源的关系。熟悉吉利和威马的人都了解,威马创始人沈晖,正是吉利的前核心员工。他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在吉利任职期间,沈晖带领吉利团队完成海外并购沃尔沃汽车,并负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而沈晖在创立威马汽车时,也带走了一批吉利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在研发、技术和质量管控方面的人才。


沈晖在2016年时也曾对媒体称,威马汽车当时拥有核心员工200多名,都是他以前的同事。可以说掌握了大量吉利、沃尔沃的运营、财务核心机密,这些运营、技术、财务管控经验,也能帮助威马少走很多的弯路,这也是彼时威马在新势力中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2018年吉利掀开威马剽窃技术的遮羞布,以及21亿的“天价”索赔,让造车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再次摆上行业的台面,毕竟国内迄今为止最高的知识产权纠纷的索赔金额。


当时吉利以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吉利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威马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威马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利的技术秘密,诉讼威马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


到2022年9月,该案一审判决公布,结果显示,原告胜诉,威马方面需赔偿吉利700万元,包括经济损失500万元和为制止侵权的各项花费200万元;另外,威马被判决停止使用用于EX5车型上的5张汽车零部件图纸。


2022年11月,威马发布内部信,承认公司运营存在问题,提出公司管理层主动降薪,对运营费用进行精简。


威马汽车曾三次冲击IPO以求翻身,但均错失机会。


2023年6月,威马还没脱离危险,故事却迎来反转。在二审判决中,由于证据相关性不足、证据链不完善,吉利的诉讼请求被驳回。然而又经过一年的博弈,最高人民法院终于将这件事盖棺定论,无疑这是对吉利这6年来捍卫自己权利的有力回应,也让吉利一直在提的“原创”得到了法律的最高保护。


汽车行业有关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和案件,并不占少数。较早期的相关诉讼包括:本田汽车告双环汽车抄袭、路虎汽车(RANGE ROVER)告陆汽车(LAND WIND)剽窃设计、保时捷汽车众泰汽车


本田汽车曾指控石家庄双环汽车来宝车型侵犯本田CR-V的外观设计专利权,花费13年的时间,最终却打输了官司,并被判赔偿双环1600万元。

2019年捷豹路虎在中国打赢了一场与中国本土江铃汽车的官司,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决江铃汽车公司的陆风X7有部分功能直接抄袭了路虎揽胜极光(Range Rover Evoque)。

保时捷并没有真的起诉众泰,只是威胁要将众泰汽车告上法庭,后面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汽车行业内卷加剧,产品和技术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汽车厂商之间的技术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而汽车在电气化和智能化之后,软件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多软件开发人员的流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商业机密泄露风险


抄袭、剽窃、致敬,是成功最快的捷径。新汽车品牌为什么可以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产业链生态和集群,而更重要的则是,核心技术人才的流动,以及流动背后看不到,或者是难以被取证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泄露,确实给后起之新势力品牌带去了更多捷径。

小米SU7因为对保时捷的致敬,被很多人调侃为保时米或米时捷。

小米SU7的做法并不一定是侵权。是否侵权还需要法院的裁判。不过,从商业角度,这种做法无疑是很成功的,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成本,同时将经过验证的成功设计和市场经验直接应用到新款汽车上,大大降低了项目失败的风险。

对于小米在汽车外观上对保时捷的致敬,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回到本案的侵害商业秘密案,尽管几乎所有的技术型企业都有着严格的保密和自我保护的条例,但受到利益驱动,窃取公司机密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毫无疑问,在汽车核心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关键竞争力的同时,车企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小米汽车也从吉利挖走了不少重要团队成员。在小米汽车发布前,吉利高管也作出了回应。


商业世界的竞争激烈且残酷,成王败寇。有些潜在的侵权风险,对当事方而言,这种风险也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威马没有破产且运转良好,这6.4亿的判赔款也是可以承受的,同时也是代价,是对原创者的补偿。



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oRM82h2Ke7Dr3D7_tOTcwA


--------End--------


无忧专利双证专利代理师(2013->)。持专利代理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英语翻译资格证。服务过多家上市企业,目前主要从事高端专利业务、涉外专利业务。对高质量专利撰写、创造性答复、涉外专利业务、专利翻译、科技英文写作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如有专利申请问题或难题,请联系无忧专利微信:imgpatent。


精彩内容

[专利] 新变化,需注意!近几年专利制度、政策和审查上的变化汇总

专利费用减缓备案:您的年收入不符合《专利收费减缴办法》的规定,不能办理费用减缴请求

发明专利申请如何实现1个月授权?
钉钉前技术Leader:为什么我建议做技术的同学多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为什么被驳回?这些原因务必了解
低质量专利申请的几大表观特征:如何一眼辨认低质量专利申请
另辟蹊径!利用“技术偏见”抗辩,在复审中成功挽救一件被驳回的发明专利
一件美国专利申请的曲折授权历程
美国发明专利授权需要多长时间?
第2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答复后,授权还是驳回?
律师不能代理专利无效案件了?最新的专利审查指南这样规定
免费快速下载世界各国专利:输入公开号,立等可取!
专利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最新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PCT及细则)
专利申请问题解决方案大全(指引)

关于博主

关于博主作者关于博主
无忧专利(微信:imgpatent),资深双证专利代理师(2013-至今)。《无忧专利申请完全教程》(电子课程)作者。如有任何关于专利的问题,请添加个人微信:imgpatent专业资质证书(点此查看资质证书):持有专利代...
  • 关注他
    微信公众号
  • 私信他
    个人微信
  • 建站天数:
  • 
    关闭